OA登錄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行業動態
您現在所在位置:首頁 > 企業新聞 > 行業動態
提升建筑企業內部管理水平 增強企業效益
發布時間:2015-03-05 16:28:06

主持人:在建筑業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已成為新常態下建筑業持續發展的桎梏的情況下,建筑行業和企業目前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2014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建筑業良性發展的改革政策和措施,建筑市場環境逐步向好,因此,對建筑企業來說,如何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加快BIM等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促進管理水平提升

主持人:近年來,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已成為行業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在座的幾位嘉賓所在的企業都是業內的佼佼者,請各位先介紹一下各自企業的信息化發展狀況。

吳仲強:中億豐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蘇州二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經過60多年的發展,公司實現了由建筑向建設的嬗變。截至目前,中億豐已形成了3條產業鏈:一是以房屋建設施工為中心的產業鏈,包括從勘察設計到施工采購、后期的維修保養服務等;二是基礎設施施工產業鏈,包括市政、道路、橋梁、公路、鐵路和水利水電等;三是以美化優化環境為主的施工產業鏈,包括古建、園林景觀綠化、城市照明和環保等。同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一樣,中億豐的信息化建設走過的也是一個痛并快樂著的過程,經歷了一個從外部環境推動到自身需求驅動,從借助外力建設到自主設計開發,從追求大而全、搞形象式的信息化到適應需求、應用為主開發的轉變過程。這期間,我們曾彷徨、迷惘過,但是通過摸索,我們已經找到了適應企業自身發展的信息化建設的道路。

目前,中億豐已經建立起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框架、方案和路線圖,形成了基礎級的以“三微”(微門戶、微軟件、微應用)為特征的應用軟件倉庫,達到了部門級應用、協同管理的效果,BIM技術也已在部分設計任務和重點工程上進行推廣和應用。下一步,我們將從3個方面提升信息化水平:一是做好信息化工作的“下沉”、“上提”工作,一方面通過移動終端建設,結合GPS、地理信息系統等,將信息化下沉到每個員工,更好地實現實時監控、移動辦公、走動式管理;另一方面,通過搭建企業云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提煉,結合人工智能,形成“領導駕駛艙”,更好地實現風險預警、管理導航等輔助決策功能。二是打通內外信息化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網上采購、網上支付、網上響應。三是結合工業4.0革命,通過在建筑工業化生產中運用大量的傳感器、嵌入式芯片以及3D技術、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形成信息物理系統,真正達到智能化生產、個性化服務。

黃裕輝:南通三建是1958年成立的老企業,目前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44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44位、“中國建筑業競爭力百強企業”第15位和“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第57位。從今年的形勢來看,我們的消費主體發生了變化,大部分成了80后和90后,這也是今年的房地產銷售形勢不太好的一個原因。面對這樣的形勢,以房屋建筑為主的建筑企業必須要深刻思考。我們認為房屋建筑已經到達了頂點,企業必須延伸產業鏈,轉向美化、亮化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同時,在市場上,企業必須要走國際化的道路?;诖?,南通三建的發展戰略也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將堅持以建筑為主業,就是以產業為基礎,運用互聯網思維,采取金融手段,實施產融結合,加大商業模式的創新力度。這也是我們信息化建設的背景。對于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我在這里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來談談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1.只有擁有互聯網思維的信息化,才是好的信息化。我是2012年到的南通三建,現任集團公司總裁。南通三建把風險意識植入每個流程,將管控融于服務,用服務來實現管控,這是企業管理升級的核心內容。其中,以企業的信息化系統作保障最為關鍵。目前,南通三建已經通過流程再造,將原來以職能為核心管理的傳統企業改造成為以流程為核心管理的新型企業。通過全面推廣標準化手冊、OA辦公平臺的運用,促使流程高效運營,實現了企業的透明化管理,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各級員工自上而下,各負其責,當家作主。通過流程式管理手段,使管理不失控、決策不失誤,從而在整體上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

2.只有全員化的信息化才是好的信息化?,F在,智能手機終端APP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每一個管理人員乃至每個工人,每天通過微信,上午寫一篇工作日志、下午寫一篇工作日志,員工在做什么工作、進行到了哪個流程,只要拍一張照片,就可以傳給管理人員。而且現在手機都有定位功能,做假立刻就會被揭穿。所以,目前企業花數百萬元、上千萬元在建設、維護笨拙的信息化系統,我們要認真思考如何改進?;诖?,我一直有一個想法,即讓中國4000余萬名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快樂地工作、快樂地生活,現在的技術已經能實現這一目標。我跟研究手機客戶端的中國互聯網領軍人物、一位清華大學教授說,現在一部手機只要四五百元錢,農民工每人都有智能手機,企業實現管理到人并不是夢想。

信息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管理方式、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如何用好信息化,使其服務每一個建筑的參與者,這是大家需要認真思考的。

主持人:廣聯達是建筑企業信息化軟件的供應商和服務商,請您談一下建筑業信息化發展趨勢以及廣聯達是如何針對企業的不同特點來開發相應的軟件、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升的。

裘寶華:中成建工已走過了30幾個年頭,現為國家特級總承包施工企業,在“中國建筑施工企業500強”中位列第28位,業務市場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點多面廣、戰線長、管理半徑大,管理上確實存在一定難度。公司管理層通過對市場的分析,認為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跟不上企業的發展需要,信息化管理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全面推行信息化,才能幫我們突破管理瓶頸。

截至2014年底,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中成建工已經歷經了3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一是從2002年開始,公司開始試水信息化,其標志是中成企業OA系統的正式建成和應用,它順利解決了公司遠程辦公和辦公自動化管理難題,使信息化的推行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二是2007年企業克服困難逐步建成了工程項目管理系統(DM數據管理系統),它的應用解決了遍及全國的工程項目的實時管理難題;三是2012年公司開始把視線放到BIM技術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上。項目信息化管理的實施,加快了企業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的進程,促進了企業內部流程的優化,更有效地推進了公司的集中管理,從而建立了企業敏捷的信息反應系統、高效的內部溝通協作機制,實現了“信息可視化、操作透明化、流程標準化、管理精細化”,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成建工承建的喜馬拉雅藝術中心是亞洲獨一無二的大體積流體建筑,是要求一次澆搗的清水混凝土建筑。這種類型的建筑之前我們從未承建過,施工技術上有極高的含金量,施工存在很大的難度。在施工過程中,我們采用信息化管理,及時掌控了施工的全過程,使工期比預計縮短了3個月,最終該工程榮獲了國家科技創新二等獎、國家優質工程獎,并獲“中國十大現代建筑”稱號。

近年來,建筑業BIM信息化軟件的推廣和應用如火如荼,中成建工以項目招投標為契機,積極推進BIM信息化軟件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目前已在綠地集團綜合體等項目上進行使用,大大提高了項目的精細化管理水平,縮短了工期、節約了成本,獲得了很好的效果。BIM信息化軟件的應用,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我公司擬在2 3年的時間內在企業內部全面推行。

井振威:廣聯達是做且僅做建設領域信息化服務的企業。各位嘉賓都談到了行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歷程,建筑行業是典型的以項目運作為核心的行業,信息化已經滲透在項目運作的每一個環節。

如果談建筑行業信息化運用目前的趨勢的話,用一個詞來總結就是“4MC”。第一個“M”是指PM,即項目管理系統;第二個“M”是BIM,即建筑信息模型,這是近年來的熱詞;第三個“M”是DM,即大數據;第四個“M”是移動應用;“C”是指云系統。“4MC”是目前也是我國未來建筑業信息化的發展大趨勢。因為在座的多數都是施工企業代表,大家可能更關注施工建造這個階段,集中在DM和PM的應用上,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往上就是公司層的信息化,即做管理框架,往下就是專業系統的應用。BIM目前主要應用在建筑工業化方面,而這些系統的運行都要加在云上。

廣聯達可以給建筑企業提供“4MC”綜合性的解決方案。當然,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狀況,選擇應用其中的一部分。

落實精細化管理  提升項目管理水平

主持人: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近年來,精細化管理也是業內討論較多的話題,各位嘉賓可以從精細化管理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以及各自企業的做法。

吳仲強: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和追求,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其根本意義就是用較少的管理資源、較少的管理成本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概括起來就是通過精、細、準、嚴的管理,實現效益最大化。就我對精細化的理解,精細化管理應該有這樣幾個特征:

1.組織結構專業化和員工隊伍的職業化,用專業的組織來面對多種類的產品和服務,用專業的人員做專業的事。對一個多專業領域的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強化總部控制、強化總部專業部門的管理權威和專業能力,在目前的管理手段下完全是可能也是可行的??偛繉I部門整合本企業各條線的內部專家和權威,統一進行策劃、報價、談判、簽約、審核、計劃和指導等,讓每個員工或業務單元專注于本專業,不斷地思考研究、不斷地總結學習、不斷地改進提高;各項目部變成執行單元,偏重于方案的實施、計劃的執行,效率更高、質量更好,更能體現企業的整體優勢。

組成面對細分市場、細分業務領域的事業部,也是一種很好的提高效率、提升效益的有效組織形式。只有專注、聚集于某個領域、某個業務,才能更好地發揮專業團隊的協同能力,才能將業務工作做到極致,成就較大的效益。

即便是純粹的土建單位,也可以將項目部進行專業化、差異化的細分,譬如細分專做大型公建的項目部、專做高層住宅的項目部,通過資源、經驗的積累,形成規范的方案模板和技術措施、統一的操作圖集和具體做法以及標準的工作流程和處理方法,將工作做精、做細、實現多、快、好、省。

2.工作的標準化和流程的細分化。一個企業可以將企業的各類管理形成3個體系——制度規范體系、標準流程體系和圖集、工藝體系,并通過對關鍵流程、關鍵環節的辨識和細化,將復雜事情簡單化、簡單事情流程化、流程事情定量化、定量事情表單化、表單事情信息化。

3.管理手段信息化。信息化是精細化管理的利器。面對建筑行業多專業領域、多區域經營、多承包模式、多管理環節的現實,信息化是縮短管理半徑和時差、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品牌效應的唯一可行辦法。通過信息化建設,將業務單元和協同工作整合、過程監控和輔助決策對接,使整個企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業務流和價值流有效聯結,企業和客戶、供應商、銷售商與服務商等合作伙伴聯接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鏈結構,實現企業管理的轉型升級。

黃裕輝:剛才吳總對精細管理已經講得非常精彩,下面我對精細化管理稍微擴展一下,那就是精益化管理,這個精益化管理是以效益為基準的。

精益化管理靠標準化來實現,現在的標準化已經把我們所有人員的工作流程固化和簡單化,當然最為關鍵的是要考核到位。同時,精益化管理的關鍵在于企業管理要將人才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進行整合。譬如人才流,要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否則不僅會浪費人才,還可能會出大事。所以精細化管理和精益化管理一定要同每個公司不同的戰略定位相結合?,F在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項目管理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多是以單個項目為主體的管理,可以預見,未來的項目管理發展趨勢是企業要形成集團管理駕駛艙的指揮中心,做好配套服務。這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之一。

為此,南通三建建了一個平臺———筑客網。通過這一平臺,我們對材料進行集中采購,以消除采購中的灰色地帶,降低使用者和消費者的成本。這一平臺基于對傳統互聯網平臺的改造,需要行業的共同參與、共同打造?,F在企業間談得最多的就是資源的整合,要做產業鏈的整合者、組織者和價值的創造者,所以大家一定要協同起來,這才是關鍵。

裘寶華:精細化管理的概念最早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發達國家,它是一種理念,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式。其從概念來說已經是眾所周知,毫無希奇之處,但其確實是企業管理之精髓,知易行難。近年來,中成建工在精細化管理的推行方面可以說是不遺余力的。

一是優化組織機構,目前中成建工對市場布局重新進行了調整,設立了比較完整的10個區域公司,實施二級管理模式,管理更加扁平化、規范化、制度化,反應更加敏捷。公司也相應制定了劃小核算單位的考核制度。

二是公司實行總部與區域公司二級質量、安全管理模式,實施公司生產副總負責制,分公司經理對生產副總負責,公司生產部門經理對生產副總負責。公司每月出質量、安全檢查月刊,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質量、安全、技術和管理標準,編制了各類操作手冊,與績效考核直接掛鉤。

三是對項目經理采取星級評定辦法,對項目部實行星級管理,按照不同星級采取差別化管理。把質量、安全責任與項目經理的星級評定、經濟責任直接掛鉤,并對項目部其他管理人員也采取了績效考核。

四是公司已在項目投標、合同簽約、內部承包協議、項目資金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流程,確保合同履行;對分包合同簽訂、工程結算等環節,要符合公司的管理規程;預算部門要對合同報價、工程量的準確性負責;法務部門要對工程合同、分包合同、材料采購合同的合法性負責;財務部門要對項目的資金使用、管理和監督負責。

井振威:廣聯達雖然不是工程建設者,但是我們也是行業重要的參與者。我認為精細化管理是一個偏重詞組,偏重的不是“精細化”這三個字,而是“管理”這兩個字。精細化并不是一個新鮮提法,自從建筑行業存在時起,精細化的說法就已經存在了,為什么現在還在談?我們通過走訪企業、服務企業發現,每一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制度、流程,精細化的本質是管理背后的領導力。只要企業領導力這一個層面建設好,一層一層地分解,精細化管理就能實現、就能落地。而這,也就是我們廣聯達這樣的行業參與者存在的重要意義之一。(原載<中國建設報>2015年1月16日)

鄂ICP備13016410號 版權所有:湖北工程建設總承包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武漢市武昌區徐東大街116號福星惠譽匯金中心32層(K3-2)群星城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375號

国产成人无码野外